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一沙一世界

獨自走在海邊,若非曾見傅科擺的往復運動,難以想像這地球正無聲無息的由西向東自轉,我和地球和宇宙間,處在相對運動的狀態,所以日隱沒於西方地平線,月高掛於東方天際線。床前明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陽光;月有陰晴圓缺,實因月球繞地球的公轉。隨著地球、月球與太陽位置的互換,也改變了作用於海水的引力,於是週而復始的潮汐,逐漸舐去我遺留在沙灘上的足跡。我彎腰掬起一把沙,想牢牢緊握住什麼,可時間卻同細沙從我的指縫中不停流逝。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不過落日餘暉下的粒粒金沙,準備開始一段璀璨耀眼的故事。

水少沙見
漢字表形音義,傳承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許慎,說文解字敘:「沙,水散石也,從水從少,水少沙見」。
沙來自風化與侵蝕後的崩解岩石,搬運這碎屑的自然營力是水和風。在搬運過程中,風化與侵蝕仍持續發生,待營力減弱至不能攜帶時才沈積下來。氣候與地形往往決定營力強弱,營力強弱遂決定搬運碎屑的粒徑大小與路徑長短。河川上游位處山區,山高水急,搬運能力強與風化侵蝕作用旺盛,因而常見較大礫石堆積。待河川進入平原,坡緩水緩,搬運能力降低,礫石大量沈積在河床,沙石則堆在河彎流速慢的地方。最後,海納百川,流速銳減,出海口出現大量沙洲與沙嘴等地形。沙,果真如其字,從河邊到海邊,水少可見沙。

沙繼續搬運至海底沈積,經成岩作用轉為砂岩,再深埋受到壓力與熱就變質為石英岩,續隨地殼隱沒至深處可熔融為岩漿,累積一定壓力,將沿著地殼裂隙上升噴發,急速冷卻的岩漿生成結晶較小或為玻璃質的火山岩。反之停留在地殼裡冷卻的岩漿,形成結晶較大的深成岩。終究不論是沈積岩、變質岩或火成岩,都能經由地殼活動再抬出海面,不斷受到風化與侵蝕,循環如圖一。

沙中乾坤
沙的成分以岩石裡的石英為主。由於地殼含有豐富的氧和矽,兩者化合成的矽酸鹽類礦物如長石、石英、角閃石、輝石、雲母等造岩礦物,就占有地殼物質的96 %,再說石英是二氧化矽排列有序的結晶固體,摩氏硬度七、化學穩定性高而不易風化,因此成了常見的沙粒。

石英發育成良好的六角柱狀單晶,別名水晶。在不同的溫度與壓力下,會以圖二中的各種晶體結構存在,常溫常壓下為α石英(三方晶系),溫度上升的話,轉為β石英(六方晶系)、鱗石英(六方晶系)或方石英(等軸晶系)。高壓下為柯石英(單斜晶系)或斯石英(正方晶系)。晶體依晶軸長與夾角,分成圖三的六大晶系,其中六方與三方晶系的對稱性相似,可簡併為一組。在六大晶系,只有等軸晶系的三晶軸等長與相互夾角皆90度,具有所謂的等向性,意同晶體各方向的物性與化性皆一致,其它晶系則屬異向性。α石英屬於三方晶系,當晶體受到壓力,內部結構會因電荷分布不均,爾後產生電位差;施加電壓便發生形變,此即石英的壓電性,也是打火機得以火花點火,與石英鐘錶能震盪不已的秘密。
多晶質的瑪瑙,視為許多細小石英單晶的組成。非晶質的玻璃與蛋白石遂由排列無序的二氧化矽構成。玻璃是過冷液體,原料為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石英沙,又名矽沙。一般液體低於熔點,容易產生結晶固化,玻璃卻凝固成非結晶,常溫下仍以極緩慢的速度流動,原因在於熔融二氧化矽的黏滯性大,導致分子來不及排列成有序的結構就冷凝。最好的例子就是歷史悠久的哥德式教堂,裡頭的花窗玻璃往往表面不平整與下緣較厚。玻璃除了應用於建材與器皿製作,高科技裡頭也有它的身影,例如:加工纖細像髮絲的玻璃光纖,當光以入射角大於臨界角的方式在其內部傳遞,由光纖進入空氣時的全反射現象就被應用在通訊,這使得光訊號能以近乎無損失的狀態,傳送至相當遠的地方。

蛋白石是由二氧化矽小球堆積成的塊體,內含些許結晶水,無特定晶形。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奈米小球呈六方最密堆積,形成介電常數產生週期性變化的光子晶體,當光照在晶體上,某特定波長光會於晶體內無法傳遞而反射,反射光波長隨小球直徑增加而往長波長偏移,亦隨角度不同而變化,加上內部為直徑大小與堆積取向不一的奈米小球,故能呈現豐富色彩。目前科學家正致力於研製特殊三維結構的光子晶體,試圖控制光在晶體的行進方向,以便發展出運算速度優於積體電路的積體光路系統。沒想到,同樣的二氧化矽,卻隨分子排列的不同,而有了圖四的各種結構,也衍伸出各種材料特性與功能。

煉沙成矽
石英沙再經過冶煉後,就是半導體與光電產業使用的矽材料。石英沙和焦炭加熱至攝氏1500到2000度,發生以下的氧化還原反應:SiO2 + 2C→Si + 2CO,生成的多晶矽純度達98%以上,亦稱冶金級矽。假使要製作半導體元件,得將矽純度再提高,先把冶金級矽研磨成粉末,在攝氏300度與氯化氫氣體反應為三氯矽烷,化學方程式如下:Si+ 3HCl→SiHCl3 + H2,此氣體經過濾器、冷凝器以及純化器後,得到純度達0.999999999的三氯矽烷液體,以此液體於高溫下和氫氣產生熱裂解,所得到的多晶矽就是電子級矽。

製造太陽能板的材料幾乎是多晶矽,半導體使用的是單晶矽,其製作過程如圖五,就像一串山楂浸入紅色熔融糖漿中,一邊慢慢旋轉拉起,再置於盤中冷卻成糖葫蘆。首先以攝氏1415度將電子級矽熔融於石英坩鍋中,再把矽單晶棒浸入液態矽作為種晶,溫度控制於熔點以下,如此熔融矽液裡的矽原子便會依照單晶矽的結構排列,佐以緩慢速率旋轉與拉昇,可得單晶矽晶柱,而後經切割、研磨與拋光,就是矽晶圓片。矽之所以成為當代科技寵兒,大量的原物料來源與氧化物為強而穩定的絕緣材為其主因,但更重要的是材料本身的半導體特性。

矽的外層價電子有四,在和週遭原子分享電子後,鍵結成圖六的鑽石結構,價電子軌域在交互作用下形成價電帶,未被價電子佔據的區域就形成導電帶。如價電子欲成為自由電子導電,得從價電帶頂端躍遷至導電帶底部,中間得越過的能量障礙就是能隙,根據此能隙介於導体與絕緣體間,得名半導體。所幸半導體能隙不大,導電率極易受溫度、光照與摻雜原子濃度而改變,舉例來說:矽能隙在300K時僅1.1 eV ( 1 eV = 1.6 × 10-19焦耳),隨著溫度上升,價電子獲得熱能激發至導電帶的機率增加,導電率也相對提升,就為圖七的本質半導體,而藉摻雜磷或硼等元素,來提升矽導電率的半導體,則屬異質半導體。

異質半導體多摻雜磷或硼等元素,磷的價電子數為五,在與週遭矽原子分享電子鍵結後,自身的多餘電子易形成自由電子,進而提升矽導電率,且和磷摻雜濃度成正比,此類由電子主宰導電率的半導體屬N型。反觀三價的硼和週遭矽原子的鍵結,內部為缺一電子的空位,等同於帶一正電的電洞主宰了矽導電率,這種半導體就屬P型。現代二極體與太陽能板的主結構,即P型與N型半導體的結合,雙載子電晶體則是P-N-P或N-P-N。

矽說科技
P-N接面的工作原理如圖八。P-N接面形成時,P型半導體的電洞會往N型半導體擴散,而N型半導體的電子也會往P型移動,雙方電子電洞在經復合後消失,形成缺乏移動載子的空乏區。此時P型半導體帶負電,N型半導體帶正電,在接面形成一處靜電場,其間的電位差即內建電位,對電子或電洞而言,要進入這相同電性的區域,得先克服此電位能障。

如果能給予二極體順向偏壓,意同P型端施加正電壓,N型端施加負電壓,就可抵銷掉部分內建電位,促使P型區的高能電洞與N型區的高能電子,通過空乏區去形成電流。要是提供反向偏壓,反而會造成空乏區增寬與靜電場增強,讓反向電流更加難以通過,讓二極體具有整流功效。順道一提的是,在順向偏壓下遷移的電子或電洞,相遇產生的復合現象能將能量轉換為熱或光。一般的矽基二極體大多轉換為熱,能夠轉化為光的發光二極體,通常是三五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導體,這便是發光二極體的原理。

另外,矽基二極體承受光照時,根據光的波粒二重性,光子能量大於矽能隙時,矽的電子會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由價電帶躍遷至導電帶,形成電子電洞對,然後在P-N接面的靜電場作用下分開,電子會往N型區移動,電洞則往P型區,接上電極後就可將電流導出,形成圖九的太陽能板電池。因為矽能隙僅1.1 eV,經過E = hν的換算,h是蒲朗克常數,ν為光頻率,矽吸收波長小於1127 奈米的光,這涵蓋了太陽光譜的部分紅外線,以及所有可見光和紫外線,所以適用於製作太陽能板,雖然單晶矽的光電轉換效率較好,但目前市面上以多晶矽太陽能板為主流,因為其製程便宜。
台灣經濟就這麼維繫在這粒粒細沙,區區一粒沙竟創造如此高的附加價值,自身擁有的時空更是寬廣無垠,底蘊的學識更為豐富。要在這當中學習的是師法自然,並從有限條件去發展無限可能,省思在自然生態與科技文明間,如何取得平衡點。現今地球暖化日趨嚴重,台灣擁有相當良好的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背景,應當為這地球貢獻一份心力,且讓台灣成為一座發光發熱的綠色矽島吧!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鐵馬環臺(1)

1st Day:台中(中興大學)—彰化(八卦山)—雲林(鐵橋)—嘉義(國瑋家)

昨天是我們這群碩二生待在中興的最後一天,大夥一同去KTV歡唱到凌晨四五點。早上在7-11興大門市用過早餐,和創宇短暫的會面後,隨即展開我的單車環台之旅,今天的目的地是嘉義的國瑋家。岔往台一線的路上,經過了台中烏日高鐵站,這建築對我來說,有些特殊意義。像是每次在這接送友人Y,第一次搭高鐵去高雄左營,還有帶同學來這邊喝杯星巴克。之所以會如此喜歡高鐵的原因,大概是我個人非常喜歡儉約的現代建築!騎到了成功嶺附近,第一次遇到有人搖下車窗為我加油打氣,她們問我從哪出發?我說我才剛從台中出發,哈!不過她們還是認真的為我加油打氣。

約莫中午看見「賴和詩牆」,也代表我到了彰化。這是一件裝置藝術,鏤刻的文字摘錄自賴和先生的散文「前進」,生鏽的牆面透映著背後的藍天,更有種隨時空流轉而屹立不搖的精神,我自以是的認為這是在暗示我要不斷前進。騎進八卦山的牌樓和友人會合,腳踏車暫時寄放在他們家。

中餐在一家名為雲南小鎮的泰式料理解決,雖然是一家中泰合併的餐館,但兩地的菜色都以酸辣為其特色,所以不為矛盾。吃飯的過程中,聊天的話題當然圍繞著我騎腳踏車環島這件事,雖然他們大都不太敢相信我會騎完全程,甚至聽到我是一個人時,也勸我打消這念頭,可他們不知道我下定決心做某件事時,誰也阻止不了我。用完中餐,大家一同陪我去八卦山和大佛合照,接著回他們家稍坐片刻後,我繼續往南出發。

騎著、騎著竟也騎到了雲林的西螺鐵橋,決定要走舊橋時卻意外上了新橋,呵!人生也是如此,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這也是這趟旅程中最大的心得。騎在新橋時,舊橋下的稻田一片蔥鬱,東方山脈則有一抹彩虹點綴,忽然有阿伯在騎機車時,一路為我鳴按喇叭和加油,果真到了南部,漸漸感受到這裡的人充滿了熱情。一路上有許多養鴨人家,夕陽下的可愛鴨剪影,令人難忘。

騎經嘉義表演藝術中心時,不禁讓人感嘆這創新的閩式建築在夜裡真美。晚餐就在噴水雞肉飯解決,我似乎是不管形象了,穿著自行車褲、披毛巾,以及提著背包走進店裡。在別人眼中的我應該有點狼狽,哈!不過「吃飯皇帝大」,我滿腦子已經在想要點些什麼東西來吃,因為肚子實在餓翻啦!到了國偉家,在稍作盥洗後就睡了。在此非常感謝國瑋的妹妹,那天把床讓給我這外人睡,真是十分感激!

附錄:「前進」賴和
在一個晚上,是黑暗的晚上
暗黑的氣氛,濃濃密密把空間充塞著
不讓星星的光明,漏射到地上
那黑暗雖在幾百層的地底,也是經驗不到
是未曾有過駭人的黑暗

在這被黑暗所充塞的地上,有倆個被時代母親所遺棄的孩童
他倆不知立的什麼地方,也不知什麼是方向
不知立的地面是否穩固,也不知立的四周是否危險
因為一片暗黑,眼睛已失了作用
他倆已經忘却了一切,心裡不懷抱驚恐,也不希求慰安
只有一種的直覺支配著他們
前進!

他倆疲倦了,思想也漸糢糊起來
筋骨已不接受腦的命令,體軀支持不住了
便以身體的重力倒下去,雖然他倆猶未忘記了前進
依然向著夢之國的路,繼續他們的行程
這時候風雨也停止進行曲的合奏,黑暗的氣氛愈加濃厚起來
把他倆埋沒在可怕的黑暗之下

不知行有多少時刻,經過幾許途程
忽從風雨合奏的進行曲中,分辨出浩蕩的溪聲
澎澎湃湃如幾千萬顆殞石由空中瀉下
這澎湃聲中,不知流失多少人類所托命的田畑
不知喪葬幾許為人類服務的黑骨頭
但是在黑暗裡,水面的夜光菌也放射不出光明來
溪的廣闊,不知橫亙到何處
他倆本無分別所行,是道路或非道路,是陸地或溪橋的意志
前進!只有前進
所以也不擔心到,橋梁是否有斷折,橋柱是否有傾斜
不股慄不內怯,泰然前進,互相提攜而前進,終也渡過彼岸
前進!前進!他倆不想到休息
但是在他們發達未完成的肉體上,自然沒有這樣力量
現在的人類,還是孱弱的可憐
生理的作用在一程度以外,這不能用意志去抵抗去克制
因為久慣於暗黑的眼睛,將要失去明視的效力
驟然受到光的刺激,勿起眩暈,非意識地復閉上了眼皮
一瞬之後,覺到大自然已盡改觀,已經看見圓圓的地平線
也分得出處處瀦留的水光,也看得見濃墨一樣高低的樹林
尤其使他喜極而起舞的,是為隱約地認得出前進的路痕
他就發出歡喜的呼喊
趕快!光明以在前頭 趕快!
跟來! 趕快!
幾聲呼喊,揭破死一般的重幕
音響的餘波,放射到地平線以外,掀動了靜止暗黑的氣氛
風雨又調和著節奏,奏起悲壯的進行曲
暗黑的氣氛,被風的歌唱所鼓勵,又復濃濃密密屯集起來
眩眼一縷的光明,漸被遮蔽,空間又再恢復到前一樣的暗黑
而且有漸次濃厚的預示
孤獨地在黑暗中繼續著前進
前進!向著那不知到著處的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