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少沙見
漢字表形音義,傳承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許慎,說文解字敘:「沙,水散石也,從水從少,水少沙見」。
漢字表形音義,傳承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許慎,說文解字敘:「沙,水散石也,從水從少,水少沙見」。
沙來自風化與侵蝕後的崩解岩石,搬運這碎屑的自然營力是水和風。在搬運過程中,風化與侵蝕仍持續發生,待營力減弱至不能攜帶時才沈積下來。氣候與地形往往決定營力強弱,營力強弱遂決定搬運碎屑的粒徑大小與路徑長短。河川上游位處山區,山高水急,搬運能力強與風化侵蝕作用旺盛,因而常見較大礫石堆積。待河川進入平原,坡緩水緩,搬運能力降低,礫石大量沈積在河床,沙石則堆在河彎流速慢的地方。最後,海納百川,流速銳減,出海口出現大量沙洲與沙嘴等地形。沙,果真如其字,從河邊到海邊,水少可見沙。

沙中乾坤
沙的成分以岩石裡的石英為主。由於地殼含有豐富的氧和矽,兩者化合成的矽酸鹽類礦物如長石、石英、角閃石、輝石、雲母等造岩礦物,就占有地殼物質的96 %,再說石英是二氧化矽排列有序的結晶固體,摩氏硬度七、化學穩定性高而不易風化,因此成了常見的沙粒。



煉沙成矽
石英沙再經過冶煉後,就是半導體與光電產業使用的矽材料。石英沙和焦炭加熱至攝氏1500到2000度,發生以下的氧化還原反應:SiO2 + 2C→Si + 2CO,生成的多晶矽純度達98%以上,亦稱冶金級矽。假使要製作半導體元件,得將矽純度再提高,先把冶金級矽研磨成粉末,在攝氏300度與氯化氫氣體反應為三氯矽烷,化學方程式如下:Si+ 3HCl→SiHCl3 + H2,此氣體經過濾器、冷凝器以及純化器後,得到純度達0.999999999的三氯矽烷液體,以此液體於高溫下和氫氣產生熱裂解,所得到的多晶矽就是電子級矽。



矽說科技

如果能給予二極體順向偏壓,意同P型端施加正電壓,N型端施加負電壓,就可抵銷掉部分內建電位,促使P型區的高能電洞與N型區的高能電子,通過空乏區去形成電流。要是提供反向偏壓,反而會造成空乏區增寬與靜電場增強,讓反向電流更加難以通過,讓二極體具有整流功效。順道一提的是,在順向偏壓下遷移的電子或電洞,相遇產生的復合現象能將能量轉換為熱或光。一般的矽基二極體大多轉換為熱,能夠轉化為光的發光二極體,通常是三五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導體,這便是發光二極體的原理。

台灣經濟就這麼維繫在這粒粒細沙,區區一粒沙竟創造如此高的附加價值,自身擁有的時空更是寬廣無垠,底蘊的學識更為豐富。要在這當中學習的是師法自然,並從有限條件去發展無限可能,省思在自然生態與科技文明間,如何取得平衡點。現今地球暖化日趨嚴重,台灣擁有相當良好的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背景,應當為這地球貢獻一份心力,且讓台灣成為一座發光發熱的綠色矽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