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駱駝、駱駝不要哭

「駱駝、駱駝不要哭」是一齣以愛為出發點的電影。正因為人愛自然萬物,所以達到合諧共存的狀態,影片也隱約想表達傳統文化與資本主義的相抗衡。在影片一開始,爺爺述說了為何駱駝總凝視遠方的故事。在蒙古有個傳說:上天因為駱駝的好心,便賜予牠一對美麗的角,有一天,駱駝好心的把美麗的角借給了鹿,沒想到,鹿從此一去不回。於是駱駝每天遙望著天邊,一雙總泛著淚光的迷濛雙眼,就是希望鹿能夠早日歸還牠那美麗的角。

此片以蒙古大漠為背景,不時還可看到黃沙滾滾的風暴。主角則為四代同堂並以畜牧羊與駱駝為業的大家庭。每當春天來臨,這個家庭總要迎接許多小駱駝的誕生,不過某一年有一隻母駱駝難產,但在眾人努力下,潔白如雪的小駱駝幸運的存活了下來,也許是駱駝媽媽第一次生產過於痛苦,所以不承認這小駱駝是自己的孩子。小駱駝由於得不到媽媽的關愛與哺乳,日夜嗚咽的叫個不停,身體逐漸消瘦,讓這家人想盡了各種辦法,要讓母駱駝能親自哺育小駱駝。

最後他們派出家裡的兩個小朋友,穿越戈壁沙漠去尋求樂師的幫忙。在找尋的過程,駱駝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城裡在騎乘機車;當他們穿著傳統服飾,城裡的孩子卻穿上石化纖維所製的衣物,從這可以看出城鄉差距與傳統的消逝。片尾,樂師終於造訪這戶人家,將馬頭琴繫上一段藍絲巾後,懸掛在母駱駝的駝峰上,呼嘯的風吹過馬頭琴的弦,共鳴箱中傳出一陣陣低鳴的樂音,母駱駝也隨之應和。樂師接著帶來一段演奏,一曲優美的旋律就這樣從馬頭琴裡流洩出來,女主人也配以高亢嘹亮的歌聲,並且不停的撫慰駱駝媽媽,沒想到駱駝竟撲簌簌的流下了眼淚,並且開始餵哺自己的小駱駝,這倒映證了一句話:「哭過了,就沒事了」,愛真的讓生命湧現了奇蹟!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聽見天堂

聽見天堂,如果可以聽見天堂,那究竟是什麼樣的聲音?所以這部片推出後一直吸引著我,不過願意上映這部電影的戲院卻是少之又少,直到DVD推出後我才有了機會去親耳聽見天堂,在觀賞過程中,不禁讓我省思與獲得一些已經遺忘的事物。隨著影片中的米可接收自己為視障的歷程,你也發現自己是否已經失去發現美好事物的冒險精神。藉由這部電影,心靈又再次洗滌了一番,我彷彿也跟著影片當中的孩子一同去追尋並體現自我價值。看這部電影我可是一把眼淚與一把鼻涕的,片尾最後讓我真的想閉上眼睛,和那群純善的孩子一同聽見那至善至美的天堂。

此電影是義大利音效大師米可曼卡西的真人故事,他和克里斯提諾波頓同為工作夥伴,某次與導演閒聊個人的成長背景,沒想到甚為感動的導演便將故事以電影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也有了機會一睹這位大師的童年。米可十歲時原本為視力正常的孩童,某次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取下高掛在家中櫥櫃上方的來福槍來把玩,卻在把槍枝掛回牆上時,不慎失足與槍枝一同跌落地板,意外的槍枝走火擊中牆上掛飾的瓷盤,導致米可幾乎喪失視力,由於當時義大利政府對視障學童訂有特殊條款,規定他們不能就讀一般學校,必需將他們送至視障學校接受織布或作為電話接線生的訓練,於是米可的父母也不得不將小米可送至遠方的異鄉。

米可入學的學校校長是位天生的視障者,從小便接受了這社會的制約,認為自己最了解視障孩子的所需,知道對他們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怎樣做才是在保護他們,於是神父與修女便以刻板的教學模式,來訓練這一群眼盲的孩子,但米可卻不認為自己是視障者,打從心底反抗這裡的教學方式與體制,成了這裡的問題學生。有天與同學互相毆打,而被處罰關進一間房間裡,失去視力的他靠著觸摸探索這個陌生環境,意外的發現使用於錄製福音的手提式錄音設備,從此開始了一段關於聲音的冒險旅程,故事接下來的發展就等你自己去發掘囉!

影片所要陳述的是教育當以愛與體諒為出發點,不應該是硬性規範與制式化管理,這將抹煞孩子的天份與學習意願。反觀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否也因這社會的體制而變得陳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行屍走肉般的活在這世界,我們往往會抱怨這社會多麼不公,週遭環境多麼不友善,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這環境,會有這樣的環境與社會也是我們一手造成。看著身為教育家典範的神父,藉由讓米可尋找到自我價值,而接受自己身為視障者的事實,真不禁讓人對台灣的教育而感到唏噓,我們是否真的重視過孩子的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