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 Day:
紅葉溫泉—六十石山—玉長公路—海岸公路—光豐公路—鯉魚潭

起床刷牙洗臉完畢,301幫又去泡了一回溫泉,坐在露天溫泉裡遠眺那青翠山色煞是宜人!用完早膳,一行人隨即前往六十石山,馳騁在花東縱谷的公路,不時有清新的檳榔花香,路旁還有一畦畦的綠色稻田,遠方則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夾道歡迎。此時,師丈遙指說待會要上那座山,實在令人難以信服,過了不久,果真彎進一條產業道路,接著是一路陡上與髮夾彎伺候,好不容易開到了一處開闊地,我們把車停下來稍做歇息,由於身處在海岸山脈上,放眼望去便是花東縱谷平原往左右兩側展開,對面高聳的中央山脈,宛若是一件綠色屏風,偶有雲朵探頭,這裡果真是上天印許的富饒之地。

休息片刻後,繼續往上走,蜿蜒的道路兩旁逐漸看到金針花的身影,轉個彎,哇!滿山遍野的金針花將眼前這片山坡地染得一片金黃,上面的歐式建築搭配上藍天白雲,這裡彷彿不是台灣,不過這偷看的景色屬於私人民宿,但我們倒也是心滿意足,沒想到接下來的景色是愈發驚艷,連綿不絕的金針花田在眼前鋪陳,上面時有怪石散落,澄澈的天藍,白雲的影子就映在金針花田上,微風徐徐吹來陣陣金針花香,讓我想起母親煮的金針瘦肉湯,嗯!真的很感動。師丈接著把車開到六十石山的最高處停放,我們一同往山頂的涼亭走去,環顧四周皆是金針花田,處處是飛舞的蝴蝶與蜻蜓,可惜沒見著採蜜的蜜蜂,遠處的工人則忙著採收未開的金針花苞,我正幻想著他們是否會對唱山歌,來表達彼此心中的愛慕之意。

離開六十石山後,往台三十線開去,穿過陰涼的玉長隧道,從花蓮玉里來到台東長濱,台十一線藍色太平洋是作家廖鴻基的散文集,也是我們目前所在地。太平洋一路相伴,順道去拜訪了老朋友北迴歸線地標與長虹橋,中餐則在我環島住過的長濱市區解決,曾經住過的旅社就在自助餐店的斜對面,還記得那夜到這下著滂沱大雨,我心想何時才能找到住所休息啊?呵!往事歷歷在目。飽餐一頓後,即從台東豐濱經光豐公路回到花蓮光復,鯉魚潭湖畔的莫內花園是今晚住宿的地方,大家一同悠哉的享受湖畔下午茶,之後我還脫掉鞋襪將腳丫子放進鯉魚潭中,自己彷彿就是湯姆歷險記的主角,後來繞了半圈的鯉魚潭,晚餐時刻也就到了,頭一次在湖畔吃晚餐,談天說地間還有明月為伴,真是相當美妙的經驗。
PS 六十石山的由來是八七水災那年,許多雲林縣人遷移至此發展,剛開始在山上種稻,在地人問:「稻穫收成多少?」人云:「六十石」,因得其名,後來發現種植金針最為適宜,才普遍改種金針。
3rd Day:
鯉魚潭—花蓮市—蘇澳港—關西—苗栗

昨夜被蚊子打擾了一整晚,幾乎沒什麼睡,耳朵被咬得跟豬耳朵似的痛醒,所以起床把冷氣溫度調低,換了個床位並把全身都蓋上薄毯,才得以安心入眠幾小時,不過卻感冒了,下次再也不住什麼湖畔小屋了,沒有觸不到的戀人浪漫,只有蚊蟲的不斷襲擊。盥洗後,繞到民宿後方的觀景台,鯉魚潭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早餐在另一個住宿區,也了解到他們為何叫莫內花園,答案就是睡蓮池。早餐用畢,到花蓮市買了些名產,像是花蓮縣餅、剝皮辣椒與曾記麻糬,接著就上路準備回家,在蘇花公路上回想這幾天的行程,大家依然是意猶未盡。中餐在蘇澳港用過海鮮大餐後,馬不停蹄的趕回了關西,家也就這麼到了。
PS 屬於百合科的金針花也具有鱗莖,中文別名忘憂草,其英文名則為Daylily,一株金針花通常會有多個花苞,一次僅開一朵,花期也就只有一天,這也是農夫要在清晨採下含苞未放的金針的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